正在阅读:信阳市从县直事业单位等下沉8890人到乡镇(街道)
分享文章
分享到:

微信扫一扫

参与评论
0
当前位置:首页 / 文章 / 信阳社会 / 正文
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,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,仅管理员可见

信阳市从县直事业单位等下沉8890人到乡镇(街道)

转载 大洋洋2022/12/09 12:44:47 发布 来源:中国组织人事报 作者: 555 阅读 0 评论 6 点赞

乡村振兴加压推进、疫情防控不容马虎、生态环保责任重大、应急管理随时待命……近年来,随着乡镇一级承担的工作日益繁重,人员捉襟见肘问题愈发凸显。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一些县直事业单位随着改革持续深化,职能弱化、人员富余、经费紧张的状况不断出现。

面对县乡之间普遍存在的人员“一多一少”矛盾,今年以来,河南省信阳市以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为契机,聚焦破解乡镇(街道)人员力量不足、服务能力不强、治理水平偏低等瓶颈问题,把“减县增乡”作为盘活人力资源、夯实基层基础、提升治理效能的“金钥匙”,通过人员下沉制造“鲇鱼效应”,激活了乡镇(街道)一池春水,为基层治理注入了强劲动能。

畅通渠道,确保“下得去”

“新来的干部不仅年轻干劲足,而且善于学习、头脑灵活,很快就成为各个部门的业务骨干、中坚力量,过去乡镇那种暮气沉沉的局面很难再见到了!”谈及“减县增乡”下沉的32名干部,信阳市罗山县委常委、高店乡党委书记司坤高兴地说。

长期以来,信阳市乡镇(街道)工作人员平均维持在70人左右,面对繁重复杂的工作任务,乡镇工作人员经常感到分身乏术。信阳市商城县冯店乡党委书记傅世泽告诉记者:“上面千条线,下面一根针。我们基层干部往往身兼数职,天晴要防火,下雨要防汛,过节要禁燃,日常要防疫,各种任务应接不暇,经常还会遇到会议‘撞车’的窘境。”

2022年3月,信阳市在市级层面先行先试,率先开展“减市增区”,从市直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人员中定向选聘294人,到中心城区的羊山新区担任社区专职网格员,表现优秀的分批充实进街道,纳入全额供给事业编制,为在全市铺开“减县增乡”工作积累了经验、探索了路子。

在此基础上,信阳市委组织部、市委编办组织力量深入调研,精准掌握各单位可调剂编制资源以及基层实际需求,充分考虑人口规模、GDP总量等因素,将全市各乡镇(街道)划分为大、中、小三类。按照大乡配备工作人员140名左右、中乡120名左右、小乡不少于100名的标准,创新采取定向选聘一批、择优选派一批、派驻划转一批、公开招聘一批的“四个一批”方式,全市共下沉8890人到乡镇(街道)。

信阳市委编办主任林长介绍:“为防止政策在实施中跑偏走样,我们指导各县区印发了‘减县增乡’公开选聘人员工作方案,严格把住报名、笔试、选岗、聘用等各环节关口,确保下沉人员选聘工作做到公开、平等、竞争、择优。”

多县发布的“减县增乡”选聘公告显示,为确保人选质量,拟选聘人员除具备年龄、学历等基础条件外,县纪委监委、县委组织部、县委编办、县人社局还组成资格联审小组,对报名人员资格条件进行集中审查,确保优中选优。

职业舞台有望拓宽,人员报名积极性高。固始县“减县增乡”选聘公告发布当天,985个名额就吸引2200余人报名,最终3400余人参加考试,录用比例达到1∶3.5。很多应考者感慨道:“自己正在为出路发愁着急呢,没想到组织上出台这么好的政策,一定要努力试一试,争取把握住这个难得的机遇。”

对于人员输出单位来说,这项工作无疑也解决了长期存在的“老大难”问题。息县水利局共有编制337名,实有人员543名。通过“减县增乡”,该局下沉人员169名,从根本上解决了人员臃肿、经费困难、效率低下的难题。

据统计,开展“减县增乡”后,信阳市乡镇(街道)的工作力量相比以往,35岁以下的增加1974人、增长了48.1%,35至45岁的增加2647人、增长了56.7%;大专学历人员增加2196人、增长了55.6%,本科学历人员增加1778人、增长了25.5%。一批年纪轻、学历高、有专长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基层,成为乡镇(街道)的新生力量。

严管厚爱,确保“待得住”

夜晚10点,忙完了一天的工作,信阳市平桥区长台关乡的下沉人员何洋回到宿舍。房间虽不大,但床铺、空调、无线网络等一应俱全,陈设简洁而又温馨。这是乡里以“五小”建设为契机,优化整合办公用房,专门为“减县增乡”下沉人员改造的房间。

为了确保下沉人员“待得住”,信阳市鼓励基层结合实际,尽可能为下沉人员创造良好工作、生活条件,让他们拥有更多归属感。部分县区还设置了三年乡镇(街道)全供事业编制入编过渡期,通过设立“减县增乡”编制周转池,将下沉人员分批划转为乡镇街道工作人员,过渡期间工资、社保、公积金等由县区人才交流中心统一管理,足额保障待遇。不少县区还为他们落实了年度体检、带薪年休假、享受乡镇工作补贴等待遇。

从浉河区新闻中心下沉到十三里桥乡的干部代颖说:“以前是自收自支编制,每月工资发放不及时、不稳定,一个月拿到手也就一千八九百块钱。来到乡里工作后,不仅身份有了转变、工资发放有了保障,而且我在乡党建办依然从事宣传‘老本行’,工作更接地气、有动力。”

厚爱有“温度”,严管有“尺度”。信阳市各县区还结合实际,制定出台“减县增乡”人员管理考核办法,强化乡镇(街道)对下沉人员的日常管理和平时考核。对定向选聘人员,年度考核优秀或3年考核结果均为合格的,纳入乡镇(街道)全供事业编制;对择优选派和派驻划转人员,年度考核优秀的在评先评优、提拔使用上优先考虑,不合格的乡镇(街道)可建议退回原单位;对公开招聘人员,年度考核合格的办理正式聘用手续。

通过一系列奖惩激励措施,广大下沉人员工作热情不减、干劲不退,在产业发展、乡村振兴、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
精准赋能,确保“干得好”

“基层工作学问大着呢!同样的事不同人去做,用心和不用心去做,结果会差之千里。等高速修通时我可以告诉孩子,老区架‘金桥’,我也出过力!”商城县金刚台镇党政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张长玲感慨道。

29岁的张长玲原是商城县委编办工作人员,通过“择优选派”下沉到基层历练。为了推动过境的阳新高速项目征地拆迁任务尽快完成,她和镇里党员干部一道下村包户,做动员、搞测量,磨破了嘴皮,晒黑了脸庞。

为推动下沉人员尽快适应基层、融入基层,信阳市坚持人岗相适、人事相宜的原则,充分考虑下沉人员业务特长、敬业精神、性格特点、性别年龄等因素,将人员与岗位精准匹配,尽可能使各类人员都能发挥优势、各尽其能。

此外,信阳市各县区还依托县乡党校等阵地开展集中轮训,邀请县区党政领导干部、乡镇(街道)党(工)委书记、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等专题授课,让下沉人员知晓“干什么”“怎么干”“咋干好”,以补齐能力短板、知识弱项。同时,还建立新老结对“传帮带”机制,明确一名“老乡镇”作为下沉人员的“导师”,让下沉人员尽快成长为基层工作的“行家里手”。

“通过‘减县增乡’,我们不仅破解了基层乡镇急需‘注入活水’的难题,也解决了市直、县直部门亟待‘瘦身健身’的需要。党员干部到基层有平台、有舞台,通过摔打磨炼,将来一定会大有可为的!”信阳市委常委、组织部部长谷昌豪如是说。

改革红利释放,群众感受最强烈。“再也不用排老长的队了,办事可比原来方便太多喽!”11月6日,在信阳市罗山县楠杆镇党政便民服务中心,田堰村村民陈文广连声赞叹。以前这里的便民中心只有一个窗口,经常排长队,通过“减县增乡”,7名干部下沉到这里,窗口增加为4个,大大方便了办事群众。

已有0人点赞

1.jpg

0条评论

 
承诺遵守文明发帖,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/3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