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/ 房产 / 楼市资讯 / 扎心了,老铁!信阳房地产版《我不是药神》,看完泪奔……

扎心了,老铁!信阳房地产版《我不是药神》,看完泪奔……

转载 来源:信阳房产观察 发表于:2018/07/10 07:20:41 浏览量:1098

  最近,小编朋友圈被《我不是药神》刷屏,有一句台词很戳心却很现实:世上只有一种病,穷病。


  这一种病,在任何城市、任何场景下都存在很大的杀伤力和影响力,治病、买房都是一样。电影中天价药的逻辑,从某种程度上来看,不也是对房地产领域的影射?

  NO.1 | 壹

  《我不是药神》讲的是一个小人物成长为平民英雄的故事,也展示了繁华城市中一个个被重病击碎的人生。无论是白领、神父还是舞蹈演员,重病之下,都跌入了大都市的阴暗面。

  那里是霓虹灯照不到的角落,你的尊严矜持,你的骄傲过往,都被碾压成尘,最后只剩下关乎生死的粗野喘息。

  如果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《我不是药神》,我想用“XXX不如狗”系列甚为恰当,故事很压抑,也让人泪奔。

  程勇活脱脱演绎出什么叫做“人到中年不如狗”。

  因为家暴被离婚,儿子要跟着后爸去国外,还有父亲要养,穷生万恶,他需要钱活下去。没有钱,他的儿子只能窝在他的印度神油店里。

  当资产增速,追不上物价飞涨,浮冰即将碎裂。哪怕是一粒微尘,都能击垮你。

  想要活命不如狗,这里的案例就更让人扎心了。

  患病的老奶奶颤着音问警察:“我吃了三年正版药,为了买药,房子没了,家人也被拖垮了,谁家里没个病人呢?你能保证你一辈子不生病吗?”

  20岁的黄毛,想要活命,有什么错?

  得了慢性白血病的吕受益、为了给女儿治病的刘思慧、想要活着的老太以及无数鲜活的生命……谁不是在真实的演绎着“想要活命不如狗”?

  NO.2 | 贰

  今天,我们也试着从几个角度来剖析药神事件中可用来套用的房地产逻辑。

  格列卫,一种慢性白血病人的救命药,它让无数处于绝望中的白血病患者在看到一丝希望时,却因高昂的价格望而却步。

  说起来也很可笑嘲讽:4万的正版进口药,仿制药进货只要500,卖给病人5000,省了近90%的钱,病人活命了。

  为什么救命的药在中国卖这么贵?答曰:专利保护+关税+层层加价。

  药企从来都不是慈善机构,驱动他们研发的目的只有盈利!而专利保护则是他们的护身符。

  当然,最狠的还是国内渠道的层层加价,国内的售价几乎是美国的两倍。羊毛最终出在病人身上,这些多出来的科研投入,买单的终究是患者。

  此外,医院加价15%、流转费超过20%...层层加价下来,格列卫在中国卖出天价也就见怪不怪了!而印度仿制药的出现成了救命的稻草。

  这背后的逻辑是:穷人需要低成本的活命物资,供应商基于盈利只能提供昂贵的产品,而操盘手的兜底救助能力有限,三者处于一种矛盾共生的状态。

  那这个逻辑应用于房地产行业也未尝不可。

  穷人需要廉价住房以栖身;开发商因为土地税费成本高昂必须提供昂贵的住宅;政府基建等任务繁重,保障性住宅的投建能力薄弱,如强行要求开发商降价,则必将遭遇供应紧缩。

  逼迫之下,穷人只好拿出“房地产版的印度仿制药”来对抗:

  上海黄浦静安的商品房买不起,我就去买花桥、金山、甚至昆山;

  北京商品房买不起,我就去燕郊买,虽然远,但好歹在北京旁安了家;

  北上广深都买不起了,我就跑去房价1万多的城市去,一家人都可以去。

  从城市之间来讲、企业的行为来讲,又何尝不是如此呢?

  高房价逼走穷人,高地价逼走企业。“别让华为跑了”开始成为深圳的一种焦虑,确实也发生了。


  而华为近日进行了大规模的搬迁,一次性2700名员工从深圳搬到东莞松山湖。虽然华为宣称总部永远留在深圳,数千人一次性搬离深圳的举动还是引起巨大震撼。

  任正非已多次批评深圳的房价:高房价将摧毁实体经济的的竞争力!2017年,华为总收入高达6036亿,但利润却只有475亿,利润率仅7.87%,超高的成本吞噬了其赢利能力。

  其实受病态楼市影响的不只有深圳,而是整个中国的泡沫经济;

  NO.3 | 叁

  股市崩盘了,钱呢?投房地产去了!

  实业萎缩了,钱呢?投房地产去了!

  物价膨胀了,钱呢?投房地产去了!!!

  如果一套房子就能解决所有的经济问题,那么谁还愿意投资高风险的股市呢?缺少股市的支持,实业资金链将会迅速断裂,规模和销售随之萎缩,而实业萎缩所导致的后果就是,国民生产力下降,工商业成本提高,通货膨胀也会接踵而至。而这一切问题的源头将直指向房地产市场!

  上海市委书记对此忧心忡忡,认为高房价会削弱上海竞争力;重庆决策层亦认为,一根筋把低价推高,长远就使得工商业成本过高,造成经济萧条,最后大家都不务正业,毁坏了整个城市发展方向。

  NO.4 | 肆

  如果将信阳这座工资水平并不突出的城市代入到《我不是药神》这部电影中,想必大家都是“穷病入脑、病入膏肓”的一类人吧!而病人、供应商、政府三者在药神事件中的立场,对信阳楼市格局也能够进行比较好的诠释。

  开发商来扮演着“中国药企”的角色,由于土地税费、建造成本的增加,必须提供高昂的房屋价格才能保证利益;

  我们的主角是刚需置业者,他们面对房屋高昂的价格不堪重负,在高房价的碾压下苟延残喘,有的买不起房甚至买不到房,就算借助“六个钱包”也变得越来越乏力;

  药贩子的角色非“二手房中介”莫属,他们将刚需眼中弥足珍贵的房屋资源进行囤积,借着房产增值的势头从刚需者手中获取差价利益,

  执法者的角色自然由政府担当,他们作为以上三方的调控者人与监管人,本想要努力维持各方的平衡却效果甚微,计划通过保障房来解决,却发现房价因此涨势愈演愈烈。

  当面临高房价而无能为力,跌落为弱者的刚需阶级,如何面对自己以后的人生,又如何面对自己未来的丈母娘?

  当房产市场火爆,一房难求的时候,唯一能刚需群体带来依靠的,却是那些唯利是图的“二手房中介”,虽然知道价格更加昂贵,却只能忍气吞声的被收割。

  如果能有更好的依靠,刚需群体的第一选择,还会不会是“二手房中介”?

  平抑价格的最佳手段,是有效供应,如果天价药不那么稀缺,价格还能上的去吗?一样的道理,如果信阳的房源不是那么稀缺,房价又如何能上的去!(这里我们不考虑有多少搅水的炒房客、有多少做戏的开发商,如果政府都治理不了他们,我们老百姓更是无能为力……)信阳的刚需小伙伴们,你们说是不是这个道理?

相关楼盘
切换模板 发布房源 中介入驻 网站客服 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