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在阅读:为什么信阳毛尖被认为贵?
分享文章
分享到:

微信扫一扫

参与评论
0
当前位置:首页 / 文章 / 信阳特产 / 正文
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,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,仅管理员可见

为什么信阳毛尖被认为贵?

转载 大洋洋2021/04/05 11:27:03 发布 来源:智能主题生活 作者: 23885 阅读 0 评论 15 点赞

1.jpg

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信阳毛尖贵的问题,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,因本人非专业茶界人士,不当之处难免,请业内人士指正。

什么最贵?没用的东西最贵!对于一个普通客户来说,信阳毛尖的价值在哪里?有人说养生,那其它茶就不能养生了吗?有人说信阳毛尖品质好,更有益于养生?好在哪里?怎么证明?其实很多人单纯的谈产品,而忽略了商品的价值一半取决于他的功能,一半取决于它为我们提供了多少精神和社会价值。

如果一个产品只能满足实际功能,他就只能在获得百分之几或几十的利润,如果一个产品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,还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,那他的价格就会远大于其成本价格。比如一个产品是否被认为是品牌,其价格相差甚远,而知名度并不代表就是品牌,比如茅台酒和二锅头,中国人谁不知道二锅头,我们认为没有信阳毛尖好却比信阳毛尖贵的产品,比如龙井,其承载的历史文化和江南美誉价值,是我们信阳毛尖不具备的。

信阳毛尖贵的另一个问题是我们信阳毛尖的市场和营销问题。信阳毛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响遍大江南北,到如今知名度依然很高,美誉度却大不如以前,大家都说现在的信阳毛尖没有以前好喝了。为什么呢?很多人认为是后来引种的问题,于是为了在蛋糕不大的情况下保证自己的利益,大家纷纷在强调自家的品种、自家的茶山、自家的做工,可你有没有发现,你怎样做都有人说你不好,你山低说你材料不好,你山高说你做工不好。

我认为真正的原因不在这里,而在于信阳毛尖这么多年来都是注重种植、生产、宣传,而忽略了服务,包括销售渠道的搭建、销售系统的打造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物价的上涨,信阳毛尖从过去的几元几百元一斤到现在的几百几千元一斤,我们缺乏与市场的有效联系,靠着市场的消费惯性和家乡情节在支撑信阳毛尖的市场,几乎没有服务,没有信阳毛尖的品鉴文化,严重缺乏仪式感。

过去很多信阳人在全国各地开设信阳毛尖的销售店,那时候房租低、商业成本低,很多人靠开一个信阳毛尖店,就可以养活一家人还能够有所结余,有的人还因此完成了原始积累成长为今天的大户。但随着各项成本的增加和历经二十多年资本对茶的炒作,来一个信阳毛尖小店连吃饭都裹不住了,于是纷纷转行,那些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信阳毛尖小店也都销声匿迹了。而信阳毛尖的种植面积和生产量也有了数量级的增加,信阳毛尖的生产和销售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,产品质量和销售能力达不到,就只有拼价格了。

大概从十几年前起,有人与信阳毛尖品种接近的四川产区的青叶,用信阳毛尖生产的工艺生产来自四川的信阳毛尖,基于信阳毛尖的口碑和市场销售服务体系空白,利用其成本优势低价进入市场,甚至进入信阳毛尖产区销售,严重打击了信阳毛尖的品质口碑、造成了严重的市场信任危机,产区茶农、茶商、茶企收到重挫。

今天的信阳毛尖市场,已经进入了严重的恶性循环(内卷与外卷)。信阳毛尖经销商已经很难从信阳毛尖正常的市场的经营中获利,除了少数人有较强的第三方渠道资源,少数人在附带经营中顽强坚持,信阳毛尖的营销体系已经全部缴枪投降了。如果没有强势的外力影响,信阳毛尖自身很难能够从恶性循环的泥潭中自拔。

具体表现为信阳毛尖茶农强调自产自销,给客户和经销商基本上是一个价格,而且还以茶乡旅游的场景下管吃管喝陪玩。表面上有一定差价,但不足以支撑茶商的中间费用。一个茶农一年卖3000斤茶,一斤茶能挣100元,就能挣30万,而一个茶商茶店一年也许只能卖几百斤差,一斤茶挣1000元毛利,一年也就挣几十万,按照现在的房租人工所剩无几,还不算上一些用心的茶商茶店要对茶进行再次挑选、烘干、以及接待带来的产品损耗。

天下熙熙皆为利来,不能带来收益,茶店自然不会经营和销售某个产品,现在的信阳毛尖不仅不能为茶店带来收益,相反还侵犯了茶店的根本利益,过去由于信息差,茶店通过推广信阳毛尖可以获得一些利益,随着网络的发展,茶店的进货价格传到了客户的耳朵,并且茶农通过网络宣传和吸引客户到产区买茶,不仅造成茶店没有生意,还造成了茶店与客户的信任危机,让客户觉得茶店挣了他很多钱,导致茶店客户流失,生意没有了,情谊也没有了。

信阳毛尖新茶开采的时间周期非常短暂,集中在清明前后至谷雨前后,再往后的茶叶品质相对就失去了优势。因此必须大量集中的及时进行销售,否则茶农就会出现资金短缺、也需要大量的储存空间,这些都需要巨大的成本。而且新茶需要一定时间的陈化时间,否则不仅滋味清淡,而且可能会造成不适感受,影响客户对茶的品质的映像。茶店等营销渠道是大量消化新茶的缓冲地带和分散的仓储,是茶叶生产的缓冲地带,如果这一切都由茶农来承担,在不高不低的产能状况下,大量的资源被浪费,很多茶农很难做到,成本也会居高不下。

茶店茶商如果不能从一个产品获得收益,他们很自然的会寻找替代品或者转而经营其它产品,并且会反向传播,阻碍甚至屏蔽一个品类,这也是为啥现在很多茶店不再经营信阳毛尖,并放大信阳毛尖的一些可能的问题,比如对胃有刺激性等。

茶叶是一个非标准产品,在后期的销售过程中很大程度需要提供专业的服务,也需要群体性的口碑传播,进而形成品牌效应和文化理念,才能影响越来越多的客户。自己说好只能是王婆卖瓜,别人说好才是口碑相传,当大家都说好、都认为好的时候,才是真的好。

信阳毛尖在这条路上是背道而驰的,有些人认为现在是网络的天下,认为应该减少加价环节,让客户喝到物美价廉的好茶叶,实际情况是,没能通过网络得到想要的结果,反而被网络的劣根性影响,越做越困难。

信阳毛尖正在被贱卖,没有利润的支撑,无论是生产还是服务,都会打折扣。商品是一个社会性名词,离不开其社会属性。茶叶从来都不是必需品。也不是单纯的一片绿叶,他赋予了健康、养生、经济、社会、文化属性,应该产生的附加值远在材料和人工成本之上。如果简单的用一个农产品的定义、单纯的用所谓的匠人良心来衡量茶的价值,那一定是搞错了。

个人认为解决信阳毛尖贵的问题,单纯的用产品思维是解决不了的,信阳毛尖的炒制品质整体来说是畸形发展的,到处充斥着产品差异的争论,强调信阳毛尖的价值回归,应该是做好茶的基本品质完全合格的前提下,尊重茶产品的属性,发展和利用渠道,为渠道创造价值,通过渠道的力量、创造性和服务,来保证信阳毛尖的价值回归,价格衡量的是价值,价值提升了,价格自然不再是问题。

已有0人点赞
急聘工作

1.jpg

0条评论

 
承诺遵守文明发帖,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/3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