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在阅读:是什么让这些网友敢“实名举报”信阳公职人员?
分享文章
分享到:

微信扫一扫

参与评论
0
当前位置:首页 / 文章 / 信阳社会 / 正文
信息未审核或下架中,当前页面为预览效果,仅管理员可见

是什么让这些网友敢“实名举报”信阳公职人员?

转载 大洋洋2022/08/19 07:37:37 发布 来源:信阳市民网 作者: 465 阅读 0 评论 10 点赞

近一周,笔者已经连续看到两例相关于网友在互联平台网实名举报短视频。而通过百度搜索“信阳实名举报”,仅已知的,2022年累计有6例实名举报信息新闻。

2022年4月实名举报财政局领导猥亵女子;5月信阳一村支书被实名举报;6月信阳一市民实名举报相关单位;7月一网友实名举报司法机关部分公职人员;8月一网友实名举报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公职人员。几乎所有的网络实名举报对象都牵扯到了公职单位相关人员。

关于牵扯到公职单位相关工作人员的侵权问题,有三种解决途径可供选择:1、起诉;2、信访;3、网络实名举报。起诉的周期相对较长,但不一定能够有效解决问题,网友一般没有耐心等待;信访的周期短,且流程及解决方案只有有限人可知(透明度不高,网友信任度不高);网络实名举报,简单、粗暴、透明,容易引起公众关注,无形中给到相关部门施加压力,有可能提高问题的解决效率及公正性,但因为信息差异性,引起“舆论暴力”,网友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。

网友通过网络实名举报,主要因为对“信访”的公正性存疑,这对他们而言也是无奈的选择。网友担心在“信访”后,自己提的问题不仅得不到解决,还可能自己被“解决”了,于是以为将问题放到公众的“聚光灯”下,给予相关人压力,排除可能会出现的“不公平”。

“实名举报”,具有较高的法律风险,一旦自己举报的内容不实或不完全真实,就有可能要承担法律责任,一般网友不会采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。但是在现实中,他们通过起诉或信访,难以解决问题或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,于是就铤而走险,选择网络实名举报。

例如近期的两例,一例举报内容涉及到司法机关相关工作人员,牵扯的公职人员数量较多,估计网友担心“官官相护”,采用“信访”或“司法”途径难以解决问题。

笔者以为,每一次网络上的“实名举报”,都会为一座城市公众们产生负面联想,而阶段性实名举报过多时,也会给城市带来难以承受的社会影响。提高司法解决问题的效率,以及改善“信访”的公开性及透明度技术或机制流程,即使现在是“人人自媒体”的时代,但遇到问题,也将更愿意走司法或信访途径解决问题了。

已有0人点赞

1.jpg

0条评论

 
承诺遵守文明发帖,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0/300